(1) 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针对从临床中发现的干细胞移植疗效不理想这一问题,开展了长达15年的系统性研究,提出0.5%氧浓度处理24小时是干细胞低氧预处理的最佳方案,揭示了瘦素、miR-211、肝素酶分别是低氧预处理提高干细胞存活、迁移和血管新生的机制,通过从小动物到食蟹猴的系统性研究,证实低氧预处理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干移植疗效。为了进一步推进低氧预处理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开展了第一个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低氧预处理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证实低氧预处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行有效。通过从细胞到小动物再到大动物,最后回到临床研究的研究思路,提出并建立了干细胞低氧预处理重建心脏功能的理论和方案,揭示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脏功能重建、延缓心衰发展的新的重要机制,逐渐在该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
(2) 冠心病介入治疗
在心脏介入治疗上主攻方向为冠脉介入治疗,尤其是功能和影像指导下的介入手术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率先在国内首批开展FFR/IVUS 影像和功能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手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功能性评价,对于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加强了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把握。年完成相关手术量上百台。并将该项技术推广至22省33家医院,共应用于9362例稳定冠心病患者,避免49.23%患者支架植入。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加了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编纂工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循证依据。参与编著《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功能评价》 一书中“FFR在弥漫串联病变中的应用以”及“IMR和CFR的测量及临床意义”两个章节,详细介绍了IMR和CFR测量的操作技巧,测量结果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讲解其临床应用,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参加了多个国内多中心FFR相关研究,并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了Fractional Flow Reserve Guid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mproves Clinical Outcome with Reduced Cost in Contemporary Clinical Practice一文,是现有FFR技术最大样本量研究。